初始人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国际班、德国技能认证、德语日语语言培训
全国咨询热线:15001149518 | 立即咨询

什么是双元制?
2024-11-22

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一、什么是双元制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和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两个场所的培训。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培训,其中,企业是主导方,学校是辅助方。企业与受训学生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同时接受行业协会考核。一个学期,学生 1/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职业理论,2/3 的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当时德国的手工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各手工业的 “工匠师傅” 在市民阶层中具有相当的声望和地位。1897 年,德意志帝国通过立法,创立了一个组织化的手工业部门控制的学徒培训制度框架,为后续各种职业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1969 年,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法》生效以后,“双元制” 培训体系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德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联邦职业培训研究所,极大地促进了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发展和创新。2005 年,德国将《职业教育培训法》与《职业培训救济法》进行合并,并于 2009 年,德国各州教育部统一规定:凡具有硕士学历或者技师专业证书的年轻人可以直接接受大学教育,使得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更趋成熟和完善,并扩大了生源市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单位实习和在校理论学习的比例可高达 7∶3。据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介绍,2018 年统计德国各类学校毕业生中,有 51.7% 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 96%,比起象牙塔出来的学生,“双元制” 体系的培养更加能快速适应职场节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明显。首先,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乃至德国经济发展;其次,学习者培训期间不仅不用缴纳学费,还可以获得企业的实习工资,经济负担较轻;第三,入职工作后,因为有技能实操经验,比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起点要高,升职更快。德国 170 万家企业中,有超过 40 万家都在开展职业教育,企业平均每年为每个学员所支付的培训费用达 1.8 万欧元。德国政府也会与企业共同分担职业教育成本,政府每年用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支出高达 72.9 亿欧元。

德国双元制教育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岗位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商业类(如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技术类(如汽车,机械,电器等)、服务类(如烹饪,理发师等)。

德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法律制度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考试由考评委员会来具体实施,考评委员会由雇主、雇员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考生在行业协会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考试不及格者给予两次补考机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

随着德国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模式不断完善,通过重新修订相关法律,引入了 “专业学士”“专业硕士” 等学位制度,强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等值对应,增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规定了学生培训期间的最低津贴及每年增幅标准,确保学生的权益。

二、双元制的历史沿革

(一)诞生背景

1897 年,德意志帝国通过立法创立了一个组织化的手工业部门控制的学徒培训制度框架。这一框架的建立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德意志帝国的内部保守政治力量试图扶植起一个手工业部门,以对抗社会民主党,这个部门主要由自雇的工匠师傅组成。同时,帝国还通过立法规定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将手工业协会纳入半国营范围,并赋予其在技能形成领域的准公共权力。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内部的学徒培训制度得以稳定发展,为后续职业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模式建立

1969 年《职业教育法》生效后,德国 “双元制” 培训体系在职教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这部法律将以前分散的培训立法综合到一起,删除了不确定因素,允许合理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德国政府成立联邦职业培训研究所,明确了其负责培训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培训事业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一举措使得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迎来了发展高潮,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和创新,引领着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

(三)成熟发展

2005 年德国将《职业教育培训法》与《职业培训救济法》合并,2009 年各州规定有硕士学历或技师专业证书的年轻人可直接接受大学教育。这一规定使得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更趋成熟完善,扩大了生源市场。学历层次高的学生可以提升实践技能和经验,技能层次高而学历较弱的学生可以完善知识体系、获得更高学历,全面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同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不断向外移植和扩张,采用理念移植的方式,将职教理念的核心要素移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截至 2018 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已与全球 19 个国家签署职教合作协议,并继续加大在欧洲的推广力度。

三、双元制的特点

(一)以企业为核心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作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处于主体地位。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事实上是从学徒制度发展而来,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完全由企业承担的学徒制度吸收了学校教育作为补充,形成了如今的职业教育制度。企业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等的配备,基本上都由企业控制。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培养目标更符合企业需要,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更接近实践以及未来的工作需要,同时企业和学校可以深入开展便于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

(二)以实践为基础

德国双元制无论是课程结构、内容、实施都突出实践。在课程比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突出实践教学。教师企业经验丰富,教师学习阶段相对较长,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工艺、企业管理模式,按照企业所需职业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能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毕业时必须经过实际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能直接作为熟练工人或技术人员参加工作。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进入职业生活时,不仅在文化素养方面,而且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需要。

(三)以法律为保障

德国法律健全,用法律形式规定企业与学校双方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按照联邦《职业教育法》、州《职业学院法》、《职业培训条例》,在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职业教育。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 “企业自身行为” 来看待,并将其投入作为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企业不仅提供生产岗位供学生实践,还配备专门的培训车间、合格的培训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费用。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保障。

(四)以职业为导向

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理论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始终围绕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四、双元制的优势

(一)多实践

双元制的职业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企业实习,每周还有一到两天由老师讲解与实习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最佳准备,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二)机会多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几乎每四名雇员中就有一位超过 55 岁,未来十年预期有 730 万人将进入退休阶段,而超过 200 万雇员将离开本就技术工人短缺的行业。这使得很多行业都在积极寻找学徒,为双元制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三)收入高

学生在德国做职业培训,从第一天起就能自己挣钱。企业会为学生的劳动支付薪水,双元制项目生在实习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2/3 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1/3 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每个月享受补贴 800 - 1500 欧元,三年共补贴 30 万元左右,毕业后负责安排在德国工作,年薪 30 万元左右。

(四)就业机会大

职业培训为学生进入德国就业市场提供了入场券。一旦成功完成培训,公司将直接聘用约三分之二的受训人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早已了解公司、熟知流程并与同事相互认识,这些都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诸多益处,留在公司继续工作的机会很大。

(五)前景好

有责任心又有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在劳动市场非常受欢迎。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在某些行业甚至比大学生更受招聘公司青睐。通过职业培训,学生能很好地适应未来,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五、双元制的应用领域

(一)商业类

双元制在商业类领域涵盖了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专业。学生通过在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学习,掌握商业运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企业中,他们有机会参与实际的贸易业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或进行会计核算等工作。职业学校则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商业理论教学,包括国际贸易法规、商务沟通技巧、会计原理等。这种双元制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商业领域的工作需求,毕业后可以在各类企业、贸易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就业。

(二)技术类

技术类是双元制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包括汽车、机械、电器等专业。在汽车专业方面,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汽车的组装、维修和检测技术,同时在职业学校学习汽车工程原理、汽车电子技术等理论知识。机械专业的学生则在企业中接触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在学校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课程。电器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参与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工作,在学校学习电路原理、电器控制技术等知识。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汽车制造企业、机械加工厂、电器设备生产企业等单位就业,成为技术骨干。

(三)服务类

服务类的双元制专业有烹饪、理发师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如餐厅、酒店厨房等场所,学习菜品的制作、厨房的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技巧。在职业学校,他们学习营养学、烹饪工艺学等理论知识。理发师专业的学生在美发店等企业中学习发型设计、理发技术以及客户沟通技巧,在学校学习头发护理知识、美学原理等。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餐饮企业、美发沙龙等单位就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其他领域

双元制还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服装纺织行业、建筑行业、农林业环保行业、服务行业、生产制造业、自然科学行业、法律行业、文教行业等众多领域。

在食品行业,专业涵盖西式面点、西餐烹饪、啤酒酿造等。学生在食品工厂、烘培店等企业中实践,学习食品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同时在职业学校学习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法规等知识。毕业后可以成为面包糕点师、烹饪师、食品技术专员等。

服装纺织行业中,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学生在纺织品公司、裁缝店等企业实习,掌握服装设计、纺织工艺等技能,在学校学习时尚管理、纺织材料学等理论。毕业后可从事时装成衣师、纺织产品设计师等工作。

建筑行业的专业包括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学生在建筑公司、政府施工部门等单位实践,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在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工程力学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建筑专业人员、室内设计及专业施工员等。

农林业环保行业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等。学生在农业技术公司、国家公园等单位实践,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方法,在学校学习农学、生态学等知识。毕业后可担任欧洲园林设计师、农业服务专员等。

服务行业包括铁路工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等。学生在德国铁路 AG、营销策划公司等企业实践,学习服务管理和活动策划,在学校学习设施管理、市场营销学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高铁列车长、展会活动策划等。

生产制造业有材料学、玻璃工程科学等专业。学生在相关材料生产公司实践,学习材料加工技术和生产管理,在学校学习材料科学基础、工程经济学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材料工程师、玻璃制造工艺工程师等。

自然科学行业有化学、医药学等专业。学生在研究所、生物制药公司等单位实践,学习实验操作和科研方法,在学校学习化学原理、生物学基础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化学实验助理、药剂师等。

法律行业有法律专业、会计专业等。学生在律所、税务局等单位实践,学习法律实务和税务处理,在学校学习法学基础、会计学原理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法务人员、税务员等。

文教行业有社会学、教育学专业等。学生在公共服务机构、学校等单位实践,学习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在学校学习社会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毕业后可成为教育专家、社会助理等。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