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人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国际班、德国技能认证、德语日语语言培训
全国咨询热线:15001149518 | 立即咨询

欧洲人怎么一眼认出中国人?
2024-11-21

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一、欧洲人对中国人的总体印象

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在不同时期有着显著变化,从早期的高贵神秘到后来的复杂多元。

(一)历史上的高贵形象

古罗马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人身高 20 英尺,寿命 200 岁,皮肤白皙,形象高贵。马可波罗游记更是将这种观念推到顶峰。公元 1 世纪前后,中国被称为 “秦”,“Tchin” 这个发音的俗称成为人们通常用来代指中国的名称。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的中国,一直都是黄金遍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彬彬有礼的和睦现象,不少欧洲人对此十分向往和崇拜。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无数的欧洲人一下子记住了中国,这个遥远东方神秘的国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欧洲人民,在他们的心中向往着这块繁荣富足的国度,希望能够亲自踏上这片土地。

(二)近现代的复杂认知

随着工业革命后欧洲人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中国人在欧洲的形象变得复杂,既有负面刻板印象,也有新的认识。1913 年,英国推理小说作家萨克斯・罗默写了一本书《傅满洲博士之谜》,书中塑造了一个反派形象傅满洲,他被描述为 “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长眼、细胡须,闪着绿光”,面目可憎,心狠手辣,诡计多端、残忍成性。此书一经出版就风靡欧洲,傅满洲成为了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成为了西方人对中国偏见的集大成者。后来,傅满洲这个虚构的邪恶之人被放到了电影之中,成为了著名的反派 IP。但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强,西方人开始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并不是像傅满洲一样阴森恐怖邪恶,而是正直善良友好。

在近代,随着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我国古代王朝被彻底甩在身后,西方上层社会对我国的认知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一方面,一些人对中国恶语相向,认为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严重打击了西方社会的贸易往来,还让不少船员失去了生存的饭碗;另一方面,当时处于明朝民间的一些传教士,对于我国的认知以及评价一般来说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他们认为中国地广物博,百姓能做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也指出武器装备落后以及兵力薄弱的不足。

近年来困扰中欧关系的主要是欧洲对华认知和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国在欧洲眼里复杂化了,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还是制度性对手。其结果是以往性质较为单一、发展较为稳定的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碰撞期。

二、欧洲人分辨中国人的方法

(一)衣着风格差异

日本人的着装风格以舒适简单著称,整体搭配较为统一协调,色彩上通常较为素雅,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感觉。韩国人则非常注重时尚潮流,他们的衣服颜色往往比较鲜艳,款式新颖独特,常常走在时尚前沿。而中国人的服装搭配风格则极为多变,有时尚前卫的潮流穿搭,也有传统复古的服饰选择,整体较为随意,不会局限于特定的风格模式。在一些场合中,中国人可能会穿着休闲装出现,而在另一些重要场合,又会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或时尚的礼服。这种多变性使得中国人在衣着方面与日本人和韩国人有明显的区别,让欧洲人能够较为容易地分辨出来。

(二)礼仪与交流不同

从语言方面来说,不同国家的语言特点明显,很容易辨认。日本人打招呼时通常会深度鞠躬,面目表情相对较为冷淡,给人一种严肃、恭敬的感觉。韩国人在交流中常常通过提高音调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充满活力。而中国人则喜欢握手这种传统的礼仪方式,同时中国人非常注重传统节日,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会有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例如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走亲访友拜年等;中秋节则会赏月、吃月饼,这些独特的礼仪和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也成为欧洲人分辨中国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行为特征明显

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人数众多,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与其他国家的游客相比,中国人在出国旅游时爱报旅游团,一方面是因为旅游团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和导游服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喜欢集体活动、互相照应的特点。此外,中国人还非常喜欢拍照,尤其是中国大妈们,拍照姿势常常比较统一,比如挥舞着丝巾、摆出各种造型。在购物方面,中国人也表现得很大方,消费能力强,常常会购买各种纪念品、奢侈品等。据统计,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的消费支出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较高水平。这些明显的行为特征,也使得欧洲人能够较为容易地识别出中国人。

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人特征

(一)饮食文化独特

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极具特色。中国人喜欢吃鸡脚、猪肝、鱼头这些在西方人眼中比较 “特殊” 的食材。他们往往对中国人能将这些食材烹饪得美味可口感到惊奇。同时,欧洲人还注意到,中国人有习惯将果酱瓶或咖啡瓶改做水杯并装食物的情况。在他们眼中,这或许是一种节俭和善于利用资源的表现。此外,中国人的冰箱里通常食物种类繁多,而且常常会有剩饭菜。这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西方人更倾向于每餐准备适量的食物,尽量避免剩饭剩菜。

(二)社交习惯特殊

中国人的社交习惯在欧洲人眼中也很特殊。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分享。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常常会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让欧洲人印象深刻。同时,中国人热衷于攀老乡和形成小圈子。在异国他乡,遇到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中国人往往会感到格外亲切,迅速建立起联系。而且,中国人非常重视亲友间的交往,认为这种交往具有很高的价值。在重要的节日或场合,中国人会与亲友相聚,共同庆祝,这种家庭观念和亲友间的紧密联系是欧洲人所不常见的。

(三)外貌与习惯细节

部分欧洲人认为中国人有一些独特的外貌和习惯特征。比如,一些欧洲人认为中国人有蒙古褶,这是一种眼部的特征,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一个标志之一。此外,他们觉得中国人身材相对娇小。在生活习惯方面,中国人戴眼镜的时间似乎比较早,这可能与中国的教育压力和用眼习惯有关。还有,中国人用筷子打鸡蛋的习惯也让欧洲人感到新奇。在他们的文化中,通常会使用打蛋器等工具,而中国人却能用两根简单的筷子完成这个任务。这些外貌和习惯上的细节,使得欧洲人在人群中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出中国人。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