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德国医疗体系以其医疗保险体制健全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而著称。西医诞生于德国,这使得德国的医疗从业人员经验丰富、素质高,医疗设备和条件也处于上乘。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 1883 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
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政府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出资扶助低收入者参保,总覆盖面达 99% 以上。负责征收、管理和使用社会医疗保险金的机构称之为 “疾病基金”,采取分散化运行模式。德国有大约 420 个疾病基金,民众必须至少加入一个基金。德国医保体系以 “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法律规定月收入低于 4050 欧元的就业人员必须投保法定医疗保险,高于此限或是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可选择私人医疗保险。
德国医疗体系还有就医便利、医药分开的特点。德国不实行医疗定点制度,患者可自由选择医院和药店,就诊时无须支付现金。德国实行严格医药分开,防止医生滥用处方权与药商串通牟利,同时门诊和住院严格分开,保证转诊渠道畅通。此外,德国医疗体系投一保多、共济互助,所有参加法定或私人医疗保险者都有权拒绝保险机构的任何形式的风险评估,任何医保机构都不能在参保者的年龄、性别及家庭成员数量方面设限。参保人员无论收入高低,都能享受同等医疗待遇,充分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质。
公共医疗保险主要适用于月收入低于 4050 欧元的就业人员、农民、学生、低薪工人等。根据德国保险法规定,公共医疗保险的费用由被保险人和雇主共同承担,一般为工资总额的 14.6% 左右。此外,保险公司可能还会收取一定的保险附加费,由员工承担。
公共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非常广泛。它覆盖了医疗服务、药品费用、住院护理、康复治疗等。在德国,参保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医疗保险机构会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如果参保人先行垫付了医疗费用,也可以向医疗保险机构申请报销。报销流程简便快捷,一般只需提供医疗费用发票和诊断证明等材料。
例如,对于腰和膝关节的针灸治疗项目已被纳入德国公共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同时,公共医疗保险还为参保人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等服务,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私人医疗保险主要适用于高收入人群、公务员和自雇人员等。私人医疗保险的报销方式一般是由病人先支付医疗费,再向保险公司申请报销。
与公共保险相比,私人医疗保险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在适用对象上,公共医疗保险覆盖大多数人群,而私人医疗保险更加适合高收入者。其次,费用方面,私人医疗保险相对较贵,保费会随着年龄上升不断上涨,且是基于个人的费用进行计算,保险公司会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保险计划,保费因此也不同。而公共医疗保险的费用由被保险人和雇主共同承担,占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在服务方面,私人医疗保险倾向于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还有更舒适的一站式服务,如在家医疗服务等,服务质量更高。在选择医生方面,私人医疗保险客户可以随意选择他们喜欢的医生或医院,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医生沟通等,而公共医疗保险虽然也可以选择医生,但多数人选择在附近的公共诊所看病,医生之间竞争激烈。此外,在专科医生处挂号时,私人医保客户往往能够实现 “上午电话预约、中午就能看病”,而公立参保者可能要排到好几个星期之后。
在德国,如果只是一般的小毛病,如感冒发烧等,可以先考虑去药店买药。德国的药店一般最早 7 点开门,最晚 8 点关门,周日和节假日都不开门。但是,各城镇的药店都会联合提供轮流值班服务,据统计,全德国每天夜里或节假日、周日共有约 2000 个药店值班。患者可以在网上搜索当日的值班药店,或拨打热线电话查询值班药店。各药店门上也会贴上告示,指明最近的值班药店在何处。不过,有时最近的药店也要驱车半小时。值班药店并非在夜里或节假日、周日敞开大门,买药需按门铃,等候值班药剂师打开一个小窗口。
如果有些病自己无法解决,需要去看医生,第一步通常是去看全科医生。在德国看医生一般需要提前预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找到全科医生并预约。比如在谷歌地图上搜索 Hausarzt,可以根据距离、评价、以及医生履历等选择医生;也可以在 jameda 网站或 doctolib 网站搜,上面可以搜到附近的家庭医生,可查看医生的星级评分,可进行视频咨询。如果是第一次去专科诊所,他们首先会在电话上问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龄等,这个时候最好先问问该诊所是否接受公保,通常没有限制,但也存在有些地方只接受私立保险的客户的情况。然后就可以简单的说明自己的病情和倾向的时间,助手便会根据情况给出具体的时间就诊。
在看病前最好事先准备好保险材料,如果忘记了,向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一般也会给予看病。全科医生可以解决普通的病症,如果有的病情太棘手,他们会帮助联系专科医生。对于一般病症,保险通常会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可能只需要承担少量费用。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德国的急救电话 112。112 是德国及欧盟的急救电话号码,和火警电话一致。如果出现有生命危险、剧烈疼痛等紧急情况,无论是深夜还是周末或节假日,都可以直接拨打急救电话 112 叫救护车。电话中需要向接线员简单讲述病情、并告知所在的位置和用于回拨的电话号码。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或诊所后,急救医生或其他医生会出具一份患者需要急救措施的证明。对于救护车出车所产生的费用,患者所在的医疗保险公司会支付绝大部分费用。保险人本人须缴纳 5 到 10 欧元的运输费。如果患者叫来了救护车后又表示不需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掏腰包了。但如果是第三方,比如事故现场的救助者叫来救护车,但之后发现并不需要,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叫救护车的人还是事故当事人都无需支付任何救护车出车费用。如果急救行动发生在学校或幼儿园,费用由法定事故保险机构承担,学生、家长或老师都不需要支付产生的费用。
如果突发疾病、或者面对重大伤害,没有办法走正常的流程,需要及时进行就医的话,需要大家拨打 112 直接联系医院,一般的医院都会有 24 小时的急诊,能够及时给予帮助。不管是哪一个诊所或者医院,都不会拒绝急症的病人的,大家可以在去之前或者在路上的时候,打电话给他们进行准备,这样到了之后,可以直接接受救治。到达医院后,护士会先递给患者一张表让其填个人信息,然后帮患者抽了血,之后跟患者要医保卡去登记,弄好之后跟患者说在这里坐着等。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突发的紧急状况,只是发烧,头痛,拉肚子这类的情况,112 的费用全部都需要自己支付,而且费用相当昂贵,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还是不要选择急诊。
在德国,住院费用的免费范围存在一定限制。根据德国《医疗保险法》规定,只有在 “特殊情况” 下,才能免费住院治疗。“特殊情况” 一般是指患者因严重外伤或急性疾病而在 48 小时内必须入院的情况。例如,一位患者因遭遇车祸导致严重骨折,在这种情况下入院治疗,所有药品和诊疗项目都是免费的,患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然而,对于需要住院治疗但并非因为上述状况的患者,则应缴纳住院费。不过,不论是否需要交住院费,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药品费和诊疗费均由保险公司承担。比如一位患者因慢性病复发需要住院调理,可能需要缴纳一定的住院费用,但药品和诊疗方面的费用会由保险公司支付。
在德国就医还有其他一些福利。首先,患者无论在哪个医院就诊,无论看门诊还是住院,其处方药费用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直接结算,无须患者先行垫付然后找保险公司报销,这点跟国内很不一样。例如,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医生开具了降压药处方,患者在取药时无需支付费用,保险公司会直接与医院或药店结算。
若患者是初次诊断某一疾病,则在一定额度内(一般家庭为 50 欧元 / 次,单身无孩者为 75 欧元 / 次),第一次住院所发生的药品费由保险公司全部承担。之后同样的药品再发生费用时,则仅负担 30%。比如一个家庭中的成员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肺炎,住院期间的药品费用在 50 欧元额度内由保险公司全额承担,若后续再次因为肺炎需要使用相同药品,患者只需支付药品费用的 30%。
每个投保人在其整个保险合同期内,最多可以获得两次事故赔偿。每次事故的赔偿限额为一个年度的住院医疗费限额 (Pekunen)。以一位意外受伤的患者为例,在保险合同期内,如果发生两次不同的意外事故,每次事故的赔偿金额最高可达到一个年度的住院医疗费限额,超出部分可能需要患者自行承担或者通过其他补充保险来解决。
1.先进的医疗技术:德国医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闻名于世,医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约有一半是德国人。德国在医治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成人癌症、儿童肿瘤、骨科、眼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世界领先。从癌症术后生存率来看,中国癌症 5 年生存率为 30.9%,美国癌症 5 年生存率为 70%,德国癌症 5 年生存率为 86%,居全世界最高水平。此外,德国在重症、康复领域均有综合治疗优势,在颈椎椎间盘置换手术、骨髓移植手术、脑外科手术等高难度手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功率。
2.高素质的医疗从业人员:德国医疗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从进入高校到医学院,到最后成为临床医生,经历 12 年,7 年的博士学习,3 年的驻院医生,2 年的专科医生的训练,才能真正享有处方权。不仅医生如此,核磁共振的操作员都要求同样的资质,整体水平很高。德国医生一向以严谨行医而著称,医疗事故发生率在欧盟国家中最低。
3.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总覆盖面达 99% 以上。医保体系以 “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保障范围广泛,覆盖了医疗服务、药品费用、住院护理、康复治疗等。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的现象。此外,参保人员无论收入高低,都能享受同等医疗待遇,充分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质。
4.严格的药品安全体系和高端医疗设备:在德国,一年一版的《德国药典》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同时在德国药品企业也可以为医院和患者特制药品。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机构(BfArM)负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 “不带偏见、执法透明” 闻名于世。同时德国高端医疗设备占据全球 95% 以上的市场份额。
1.看病等待时间长:在德国就医,漫长的等待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据德国法定医保机构 “医生联邦联合会” 的调查,预约普通全科门诊的平均等待时间为一周左右;至于专科医生,25% 的患者预约需要等待 3 周以上。以预约专科医生为例,2017 年,德国的公保持有者要比私保持有者平均多等待 27 天。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等上 1 年,才能约到心理医生,而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等待时间更长。至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从医生问诊之日计算,平均等待时间为 148 天,约为 5 个月。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分别购买公保、私保的患者,在门诊预约上的差别化待遇,让不少人越来越感到不满。很多专科门诊明确拒收公保患者,这使得一些患者只能挤在公立医院,面临更为漫长的等待,或者被迫不用保险,个人承担门诊费。此外,德国北部、中部医生非常短缺,而很多医生喜欢安家在巴黎、里昂、波尔多等大城市,常年有阳光的法国南部地区也很受医生青睐。所以相对而言,法国北部、中部就非常缺医生。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