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人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国际班、德国技能认证、德语日语语言培训
全国咨询热线:15001149518 | 立即咨询

《德国小学四年级分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4-10-18

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一、德国小学四年级分流现象

德国小学仅为四年,之后学生面临分流,主要分为三档学校。最高一档是文理中学(Gymnasium),学制为 5 - 13 年级;第二档是实业中学(Realschule),学制为 5 - 11 年级;最低一档是职业中学(Hauptschule),学制为 5 - 9 年级。此外还有综合中学(Gesamtschule),它将三档中学合并在一起。

分流的依据主要来自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班级处于下游水平、完成作业需要比别人更长时间且需要额外课后辅导、做作业时总是需要大人帮助、吸收和理解新知识明显更慢、记忆力不够好、专注力低下易受干扰、抗挫力低等表现的学生,可能会被建议进入职业中学。但老师的建议只是参考,家长有自主决定权。

在我们生活的区,有两所文理中学各 1000 名学生,综合中学 1000 人,实业中学 750 人,职业中学 250 人。可以看出,虽然德国以职业教育著称,但现在真正上职业中学的人相对较少,一半的孩子都去了文理中学,即使觉得孩子实力可能不够,家长也会优先考虑综合中学。

四年级上学期末成绩单出来后,老师会给出一份建议书,但这只是建议,并非最终决定。有的孩子成绩很好,选择上文理中学毋庸置疑;有的孩子成绩一般,家长则会谨慎考虑,甚至等待老师的建议后再做决定。例如,有的家长会觉得上文理中学压力太大,怕孩子跟不上被退学,从而选择综合中学以确保更保险。

二、分流后的教育模式

(一)不同学校的特点

文理中学以大学为导向,学制一般为 9 年。5 到 10 年级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11 到 13 年级为第二阶段。文理中学的教学内容注重学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进度相对较快。例如,在一些学科的学习上,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班级规模通常较大,可能有几十人一个班级,但由于其教学资源丰富,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实业中学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学生既可以选择升学也可以选择就业。学制为 6 年,5 年级至 10 年级。教学内容既包括一定的学术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进度适中,相比文理中学稍慢一些。班级规模也处于中等水平,大概在几十人左右,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平衡的学习环境。

职业中学以就业为导向,学制为 5 - 9 年级。学习内容比文理中学和实业中学浅,学习进度慢。在文理中学一个月学完的内容,在职业中学要学两个月。但是职业中学的班级更小,师生比更高,一个班才 25 人,每个孩子能得到更多的老师关注。同时,职业中学非常注重体育和情商培养,配有很多相关教育活动。

(二)升学与调整机制

尽管德国小学分流后,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将被定格。德国各教育体系间的流动畅通,除了普通中学(职业预科)里面最低一档(5 年制)的毕业证不可入读大学外,别的文凭都可以通过升学途径最后进入到高等教育里面。

例如,普通中学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进入为期三年的双元职业教育学校,接受德国的职业学校 “双元” 制体系培训。而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学生表现出色,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考试或评估,进入实业中学或文理中学继续深造。

实业中学的学生在 10 年级毕业后,可选择接受德国职业学校 “双元” 制体系培训,也可选择进入文理中学参加德国高中毕业会考,申请大学。

即使一开始去了职业中学,学生也一样有机会参加高考考大学。比如,我们家附近的职业中学毕业生,去年一年就有 11 个孩子(前 22%)接着在文理中学考过了德国高考(Abitur),并顺利进入大学。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机会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家长与学生的态度

(一)家长的考量

家长在面对分流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孩子的成绩是重要的考量依据。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长自然会倾向于选择文理中学,为孩子的大学之路奠定基础。但如果孩子成绩一般,家长就会陷入纠结。一方面,他们担心孩子在文理中学压力过大,跟不上学习进度而被退学;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职业中学,限制了未来的发展。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综合中学,作为一个相对保险的选择。

此外,家长也会考虑孩子的压力承受能力。上文理中学意味着孩子需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学习压力。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从而选择压力相对较小的学校。而且,家长还会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才能,比如体育、艺术等,家长可能会选择更注重这些方面培养的学校。

(二)学生的适应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分流后的适应情况各不相同。在文理中学的学生,面临着较高的学习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快速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掌握大量的知识。然而,这些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为未来的大学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他们可能会因为竞争压力而产生焦虑,但也会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培养出坚韧的性格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业中学的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既能够学到一定的学术知识,又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能有较为清晰的规划。他们的心态相对较为平稳,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而在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学习进度较慢,但也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关注。他们在体育和情商培养方面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些学生可能一开始会因为被分流到职业中学而感到失落,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发现自己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潜力,逐渐建立起自信。分流对学生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分流而感到沮丧和自卑,但也有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努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发展。总的来说,学生在不同的学校中都在努力适应,寻找自己的未来方向。

四、分流的影响与思考

(一)对社会的影响

德国小学四年级分流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职业结构方面,分流制度为德国社会培养了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了各个行业的需求。文理中学培养出的学生多进入专业领域和高等教育机构,为德国的科研、金融、法律等行业输送人才。实科中学的学生则成为实用型的白领、技术员等,为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职业中学的学生成为蓝领工人、技工,为德国的制造业等提供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这种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得德国的职业结构更加稳定和合理,各行业都能得到合适的人才,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方面,德国的分流制度使得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例如,在德国慕尼黑的卫星城,宝马总部的技师税前收入大约在七千欧元,远超当地三千欧元的平均收入,而综合制大学的金融、法律毕业生刚毕业几年,在当地也只能达到税前五千欧元的水平。一个水电工的收入几乎和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不相上下。这种较为均衡的收入分配,使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水平相对稳定,减少了因收入差距过大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在社会地位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得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为平等。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教授,还是工厂的工人,都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得益于德国强大的现代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技术工人的优厚待遇。德国工人一天工作六小时,周末享受双休待遇,各种节假日假期很多,有大量自由时间休闲娱乐、陪家人旅游逛街。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使得人们不会因为职业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社会地位差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对教育的启示

德国小学四年级分流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首先,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可度上相对较低,家长和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普通教育。德国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早期就接触到不同的职业选择,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技能。

其次,我国可以学习德国的教育分流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路径。德国的教育体系在分流后,学生仍然有机会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调整和重新选择。我国可以在教育改革中,建立更加灵活的升学和就业机制,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避免一次考试决定终身的情况。

此外,我国还可以借鉴德国对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选择职业教育,为我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总之,德国小学四年级分流制度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我国可以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