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人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国际班、德国技能认证、德语日语语言培训
全国咨询热线:15001149518 | 立即咨询

《德国蓝领:打破刻板印象,地位并非底层》
2024-10-17

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一、德国蓝领的收入情况

在德国,蓝领的收入情况十分可观。工厂里的生产工人(没有具体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者)平均年薪 4 - 5 万欧元(2019 年数据)。高级技工,像汽车制造厂的专业技工,甚至能拿到 6 - 7 万欧元(41.8 - 53 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普通大学教授的收入水平。有数据显示,德国技工的平均年薪大概是 30500 欧元,也就是人民币 24 万元出头,而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 30000 欧元左右。普通技工的年薪约 3.5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 30 万,高端技工更是能拿到 6 - 8 万欧元,相当于 45 万到 60 万人民币。德国公务员平均工资分为三等,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 2000 欧元,中级 3000 欧元,高级 4000 欧元,平均也就是 3000 欧元,对比下来,德国技工的工资确实比公务员还高。德国技术工人的工资因行业和技术等级不同,在 3000 - 8000 欧元不等,平均下来差不多有 3500 欧元。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 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 65% 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二、德国蓝领的社会地位

(一)德国本土情况

在德国,虽然蓝领的收入较高,但社会上仍存在对他们的歧视现象。很多人认为蓝领是没文化的穷光蛋,蓝领工人上班穿大裤衩子和拖鞋去上班会被视为一副流氓相。这种偏见导致很多人为了面子不愿意让子女选择蓝领工种。在工作中,蓝领阶层说话比较直接甚至无礼,比如在一些企业中,新入职的蓝领可能会受到老员工的责怪,认为他们动作太慢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然而,德国蓝领也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地位。作为老牌工业国家,德国对所有技术工种都较为尊重,这也体现在了福利待遇上。例如,一位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去德国当电工,月收入能拿到四到六千左右欧元,等同人民币 3 - 4 万,并且能正常休息,不需要考虑 “996”、加班等高强度工作时间,还能得到老板的关心和帮助。

(二)与其他职业对比

与白领相比,尽管蓝领的收入可能更高,但很多人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白领工作。因为在一些人看来,白领工作更体面,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不过,德国做到了多元职业的相对平等,蓝领的收入并不比白领低,蓝领的社会地位也很高。与公务员相比,德国技工的工资确实比公务员还高。例如,德国公务员平均工资分为三等,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 2000 欧元,中级 3000 欧元,高级 4000 欧元,平均也就是 3000 欧元,而德国技术工人的工资因行业和技术等级不同,在 3000 - 8000 欧元不等,平均下来差不多有 3500 欧元。不同职业群体在德国相处模式较为和谐,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在德国,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都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

三、德国蓝领的工作环境

(一)工作强度

在德国,蓝领的工作强度因行业而异。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像 Papay 这样的蓝领工人负责发动机组装工作,虽然没有人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台发动机的组装,但从其工作过程来看,并非轻松之事。Papay 从发动机底座开始,直到最终发动机进入测试阶段,所有的组装工作都需要手工把零件一件接着一件 “拼接” 起来,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熟练工人一天的时间完全可以组装完一台发动机,但 Papay 却可能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而在一些超市仓库工作的蓝领,如在连锁超市仓库负责货物分类的员工,工作强度也不小。他们需要手持扫描仪对每个经过面前的塑料筐上夹的信息牌扫一下,然后按开头字母和数字分类到货架上找到那些东西放入筐内,7 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眼前是永远出现的需被填满的货筐,而那些堆货的、补货的要无休止地运货、堆货,负荷不小。

(二)休息制度

德国蓝领的休息制度较为人性化。以 Papay 所在的公司为例,德国公司普遍实行每天七小时工作制(45 分钟的午餐时间不计入工作时间),采取超级灵活的 Gleitzeit 制度。员工可以自由决定一天的工作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早来的可以早下班,晚来的就相应晚下班,每天的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工作过程中还有咖啡休息时间,如 Papay 在工作一个半小时后,就会有 Kaffepause(咖啡休息时间),可以去组装车间里的休息室喝喝咖啡、吃吃点心,甚至还能抽根烟放松一下。在超市仓库工作的蓝领,8 小时工间有两次 15 分钟休息,但由于时间紧张,从排队打卡到休息室,洗手、上厕所、开储物柜拿手机、吃东西,需争分夺秒、狼吞虎咽。

总体来看,德国非技术性蓝领工人的生活并非像网上一些视频里说的那么富足、惬意。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收入和较好的休息制度,但工作强度也不小,尤其是一些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同时,他们在工作中还可能面临同事之间的矛盾和不友好,如在超市仓库工作的新员工可能会受到老员工的责怪。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蓝领的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

四、德国对蓝领的重视程度

(一)教育体系支撑

德国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蓝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 4100 欧元的教育经费。在德国,小学毕业后学生就面临着不同的升学选择,其中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独具特色,学生一部分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半以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学前即与企业签订协议,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还有实习工资可拿。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蓝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深造机会。从事技工的人,可以 “转换教育的跑道”,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活到老学到老,在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并不奇怪。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年轻人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和认证,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能获得与学术教育毕业生相当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二)社会观念影响

德国社会具有平等的观念,对蓝领的地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德国人看来,工作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都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

德语 “职业” 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 “天职” 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德国社会对 “蓝领” 和 “白领” 工作的尊重程度是一样的,不存在对蓝领的歧视。德国的文、匠不分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师傅” 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德国作为西方 “纺锤形” 社会的典型,技工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的主体。正是由于有各行各业平等互尊的观念,上职校不仅不丢人反而由于就业前景紧俏而让人羡慕。

德国的社会观念促使人们对蓝领工作充满尊重,也为蓝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种平等的观念不仅让蓝领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也吸引了更多的人选择蓝领职业,为德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五、中德蓝领对比及启示

(一)中德蓝领差异对比

1.收入方面:在德国,普通技工的年薪约 3.5 万欧元,高端技工更是能拿到 6 - 8 万欧元,相当于 45 万到 60 万人民币。而在中国,蓝领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以电焊工为例,中国电焊工的平均月薪为 7180 元人民币,中位数为 7253 元人民币,略低于全国全行业平均月薪的 28%。

2.社会地位方面:德国社会对蓝领的尊重程度较高,认为职业无尊卑贵贱之分。而在中国,蓝领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常被视为底层职业。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技校,认为上技校等于捡垃圾,等于混日子。

3.工作环境方面:德国蓝领的工作强度因行业而异,但休息制度较为人性化。例如,德国公司普遍实行每天七小时工作制,还有咖啡休息时间。而在中国,蓝领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休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中国蓝领在工作中可能面临更多的职业风险和安全隐患。

(二)中国可借鉴的德国经验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为蓝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政府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提高蓝领收入待遇:德国技工的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甚至比公务员和大学教授还高。中国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资政策,提高蓝领工人的收入水平。同时,企业也应重视蓝领工人的价值,给予他们更多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

3.改变社会观念:德国社会具有平等的观念,对蓝领的地位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社会对蓝领的偏见,提高蓝领的社会地位。让人们认识到,蓝领和白领只是职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提升国内蓝领地位的重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蓝领工人是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提高蓝领地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制造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工业 4.0 时代,技术工人需要具备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智能制造、自动化等新兴产业的需求。

2.推动社会公平:提升蓝领地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如果蓝领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他们就能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蓝领地位可以激发蓝领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只有拥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蓝领工人,中国才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总之,中德两国蓝领在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蓝领收入待遇,改变社会观念,提升国内蓝领地位。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公平,培养工匠精神。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