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人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国际班、德国技能认证、德语日语语言培训
全国咨询热线:15001149518 | 立即咨询

德国医院:家属陪同之困与解
2024-10-16

本文由初始人生小编整理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资讯持续更新,如需更多德国护士、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工签,日韩就业、德语、日语、韩语0基础学习培训等资讯扫描右边的客服二维码获取,初始人生实时提供咨询服务。


一、德国医院家属陪同现状引关注

德国医院不允许家属陪同的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从多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如报道中提到的 Thomas A. 的母亲,一位 90 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自 2021 年 12 月进入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一家医院后,Thomas A. 即便接受了加强针和测试,也不被允许去探望母亲。每次尝试接近母亲,都会在医院门厅被阻止。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在德国,无论是老人还是行动不便的病人,到医院看病大多不需要亲人陪同。医院推行 “无陪伴服务”,病人只要自己去医院,所有服务医院全包了。77 岁的森特尔先生因骨关节炎复发住院,仅带一个小箱子就只身前往医院。同样,72 岁的维海恩老太太因腰疼住院,也只带了简单的行李独自去医院。

德国的医院大多数像这样,病人无需家属陪护,医疗护理全由医务人员搞定。这种现象在德国较为普遍,引发了人们对于医院规定的思考。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在法律上可能存在问题,在道德上也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陪伴亲人的家属来说。但另一方面,医院的 “无陪伴服务” 也有其合理性,它使得病人能在一个舒适、宁静、温馨的环境中安心养病,同时医护人员也拥有了更高质量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还解决了家属的难题。

二、疫情下的特殊规定

(一)疫情隔离的无奈之举

在疫情的冲击下,德国医院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即使家属接受了加强针和检测,也不被允许探视老人。这一规定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律师指出这种隔离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家属作为患者的亲人,在履行了加强针接种和检测等义务后,却仍然被剥夺了探视权,这似乎与法律所倡导的人权保障原则相违背。然而,医院方面可能是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认为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严格限制探视是必要的手段,以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保护更多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

在道德层面,这种规定也备受质疑。对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患有痴呆症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家人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家人的探视可以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有助于他们的康复。像 Thomas A. 的母亲,90 岁高龄且患有老年痴呆症,无法判断她是否安好,而家人却不能在身边陪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对于家属来说,不能见到亲人,不能握住他们的手、抚摸他们的头发、告诉他们自己的爱,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折磨。

尽管存在法律和道德上的争议,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医院的这一规定也是无奈之举。德国的疫情形势严峻,医院作为高风险场所,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据统计,德国目前新冠感染超过 2000 多万,死亡 16 万多,今年死亡 4 万 1 千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不得不权衡公共卫生安全和家属探视权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德国医院推行 “无陪伴服务” 的原因

(一)医院全包的服务模式

德国医院推行 “无陪伴服务”,意味着病人只要自己去医院就行,所有服务医院全包了。病人进入医院后,会发现病房设施齐全,不仅有舒适的病床,还配备了齐全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存放空间。例如,77 岁的森特尔先生因骨关节炎复发住院,他仅带了一个装有几件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的小箱子,就只身一人开车去医院了。医院会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的身体检查、按时给药、伤口护理等。同时,医院还会负责病人的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病人的个人卫生,医院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包括洗澡、换洗衣物等。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让病人在医院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无需家属的陪伴。

(二)国情与医疗资源考量

德国国情下,医疗资源相对宽裕。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口相对较少,与我国拥有 14 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相比,德国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压力较小。据统计,德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和病床数量都高于我国。这使得德国的医院能够承担更多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像我国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医疗资源紧张,很多时候需要家属来分担一部分护理工作。在德国,医院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来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专业的医疗护理,都能做到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德国医院能够推行 “无陪伴服务”,让病人在医院得到全面的照顾。

(三)风俗习惯差异

外国人对亲情观念与中国人不同,更注重个人能力提升,不太注重家族陪伴。在德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认为生病是个人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照顾。相比之下,中国人比较重感情,亲戚朋友生病住院,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看望他们,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这种风俗习惯的差异也是德国医院推行 “无陪伴服务” 的一个原因。在德国,病人更倾向于依靠医院的专业护理,而不是家人的陪伴。他们认为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而家人的陪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四)医疗保险覆盖因素

德国医疗保险覆盖较为全面,患者无需担心额外护工费用,医院能更好地负责患者护理。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非常完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据了解,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遵循 “团结互助” 原则,无论在哪个法定保险机构投保,也无论费率及实际缴费额高低,参保不分贫富贵贱,均享受同等医疗服务待遇。医疗保险涉及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等诸多方面,范围宽广、应保尽保、全程覆盖,还配有疾病津贴、丧葬补贴、生育优惠等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无需担心因为生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无需担心额外的护工费用。医院能够更好地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五)医院运营成本考虑

医院通过 “无陪伴服务” 可减少护士数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避免在患者家属身上收取不合理费用的争议。在德国医院推行 “无陪伴服务” 后,医院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减少护士的数量。因为病人的生活起居都由医院的专业护理人员负责,不需要家属的陪伴,所以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护士的数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这种服务模式也避免了在患者家属身上收取不合理费用的争议。在我国,有些医院允许患者家属陪同,但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可能会收取患者家属的床费、护理费等费用,这引起了一些争议。而在德国,医院通过 “无陪伴服务”,避免了这些争议,让患者和家属更加放心地接受医院的服务。

四、德国医院家属陪同规定的多样性

(一)部分医院严格禁止

在德国,部分医院在特定情况下严格禁止家属陪同,其中 ICU 病房就是典型代表。ICU 病房内的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易遭受获得性感染从而导致原发病加重,这些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家属进入可能带入细菌或病毒,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禁止陪护可防止交叉感染。同时,ICU 内的医护人员都拥有专业的技能,工作时需要拥有高度的专注力,家属的陪护可能会干扰医护人员的工作,影响治疗的进程,会对患者的抢救及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此外,ICU 时刻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病人旁边观察、监测病情变化和进行相应治疗,有专业护理员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在满足病人生活需要的同时保证病人身上救命的各种导管不出问题,因此不像普通病房那样需要家属陪护。

(二)特定情况的灵活处理

德国政府正在计划一项改革,以给予病危者家属最多 3 个月的假期来陪伴家人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按照德国联邦家庭部的方案,工作者可以通过出具医生开出的家属病危证明,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或者休假,但在此期间不能领取工资。此外,该方案还将带来另一改变:在病危陪护假期以外,还将有一个 10 天的带薪照料期。虽然德国目前也存在类似假期,但假期内工作者不能领取工资。报道称,德国政府将为此每年增加 1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96 亿元)的财政预算。这项方案体现了德国医院家属陪同规定的灵活性,在病危等特定情况下,给予家属陪伴亲人的机会,充分考虑了人性关怀和家庭需求。同时,这项方案也获得了德国卫生部的支持。卫生部长赫尔曼・葛慧尔认为,来自家人的悉心照料是依赖镇痛药的病危者的重要支柱:“我们该给予那些忙于工作的人必要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 方案规定,不管是病危陪护期还是照顾家庭期的合法权利都只有人数多于 15 人的企业员工才能享有。据悉,这项法令将在本周进入职能部门表决程序。通过之后将于 2015 年 1 月 1 日生效。

五 、展望与思考

(一)德国医院家属陪同规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德国医院家属陪同规定可能会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可能会为远程陪伴提供更多可能,例如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家属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能亲自陪伴的焦虑。另一方面,对于特殊情况的考虑可能会更加周全,比如对于儿童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可能会适当放宽家属陪同的限制,以满足他们特殊的情感需求。

同时,德国政府对家属陪伴政策的调整也可能会持续进行。随着社会对家庭价值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享受陪护假期的人群范围,或者提高假期的待遇,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二)对我国医疗体系的启示

1.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德国医院的 “无陪伴服务” 模式提醒我们,我国医疗体系可以通过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护理。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德国相对宽裕的医疗资源分配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德国全面的医疗保险覆盖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可以探索将更多的护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4.注重人文关怀

德国医院在注重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文关怀。我国医疗体系可以借鉴这一点,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5.灵活制定家属陪同政策

我国可以根据不同的科室、病情和患者需求,灵活制定家属陪同政策。在保证医疗秩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允许家属陪伴,以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


更多德国技术工签、护士护理就业、中德合作办学、德国留学、海外技能认证、日本留学,日本就业、韩国留学、韩国就业的咨询与服务资讯扫描二维码免费或拨打初始人生热线电话15001149518

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ATION
立即咨询